安福健康网

乡村振兴县域模式应做好“融合”文章

生活 用户:张频 271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县域是国家治理纵深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依托,连接着大中城市和广袤乡村。当前,以县域为单元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于2023年资助设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县域实践模式和政策研究课题。日前,记者对该课题主持人山东省农科院王祥峰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县域作为一个基本行政单元和空间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打造乡村振兴县域模式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王祥峰:整县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问题,关键要做好融合文章,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三产融合,不能就乡村而谈乡村。当前,需要通过给农业农村补短板,提高乡村吸引力,来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不但要阻断城镇化虹吸效应对乡村资源的单向抽空,而且还要打通人才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下行堵点,导入乡村市场,形成多流涌动、多元参与、多方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

此外,还应注意稳固县域乡村振兴的产业、土地、人才三大支点问题,克服基层财政困难的现实痛点问题,解决好资本下乡的双刃剑问题。同时,还需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好顶层设计,细化落地措施,研究确定差异化乡村振兴路径,把握好不同县域实践的重点问题。

请问科技在乡村振兴县域实践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王祥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证明,科技流涌入乡村可正向引发三大效应:

第一,农业科技工作者下乡为乡村振兴带来科技红利,有利于打通科技进村入户通道,形成知识溢出效应。可为当地培养更多乡土人才,为农户创造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从而推动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第二,科技引领多种资源向乡村一线流动,有利于形成乡村振兴要素集聚效应。有效激活乡村市场活力,形成科研、人才、资本、产业、信息等各类要素交融互动局面,让乡村聚起人气、成果更接地气、农业更有底气。

第三,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伙有利于促进乡村三产融合与多链重构,形成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资本链等多链优化重构,引发产业升级的连锁反应,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向增长。

未来,乡村振兴县域模式该如何画像?

王祥峰:城乡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词,也是必然路径。只有抓住这个关键,对乡村振兴县域模式进行画像才不会走样。未来乡村振兴县域模式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打造。

一是打造县域城乡循环经济体。立足县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小循环,并以县为基点积极参与区域分工融入大循环,建立完善以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县域内的城市和乡村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实现资源、信息、市场的共享和生态循环,促进乡村产业与生态双振兴。

二是打造县域城乡生命共同体。城乡居民同处一个县域生态空间,需树立系统思维和共享理念,加快城乡要素、基础设施、生存环境、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融合发展,形成城中有都市农业新业态、乡村享现代城市新生活的共荣局面,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提高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是打造县域城乡共富联合体。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进程中,鼓励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农民分享更多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产业化红利,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