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健康网

重庆黔江区“农秸利”助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生活 用户:吴川宜 15196℃

冬至阳生春又来,一转眼,我们迎来了充满希冀的2024龙年。回首2023年,我区的牛产业在“62315”(即种草1亩补助600元、区外引种50头肉牛每头补助2000元、超出50头每头补助3000元、每产1头母牛犊补助1000元、引种奶牛每头补助5000元)政策的推动下,克服了肉牛价格极度下滑的困境,逆势前行,全区牛产业特别是肉牛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23年末,全区肉牛养殖户增至4100余户,50头以上肉牛规模场达到了306户,其中500头以上肉牛规模牛场达到了28户,10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达到了6户;2023年肉牛存栏5.19万头,出栏3.14万头。

肉牛存栏量的极大增加,对饲草饲料提出了巨大需求,随之配套而来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下简称“农秸利”)为我区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通过“农秸利”项目实施,为我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找到了变废为宝的途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建成了农作物秸秆加工车间12350平方米、青贮池19986立方米,购置农作物秸秆揉切一体机63台、铲车、打包机、TMR机、撒料车、全日粮混合搅拌机、收割机等133台,有力地提升了秸秆离田高效利用能力。

据统计,2022年产农作物秸秆量约21万吨,可收集量为16.5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2.83%;2023年预计全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21.44万吨,可收集量为19.25万吨,利用量17.9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为93.1%。

秸秆资源丰富 加工利用潜力大

我区耕地面积68.36万亩,地处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会地带,武陵山脉西翼,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2022年种植粮油作物74万亩,其中水稻14.82万亩,玉米 17.25万亩,油菜 14.12万亩,其他作物27.81万亩,年产粮食23.13万吨,年产农作物秸秆量约21万吨,可收集量为16.5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2.83%,是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较大区县。

2023年预计全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21.44万吨,可收集量19.2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可到93.1%。

加强技术培训 台账建设系统化

积极参加市级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技术培训,召开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技术培训会,印发了黔江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技术指南,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实绩专项考核,增强了台账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按要求完成2023年度台账填报工作,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为93.1、%。通过集中培训、到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加工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

精心组织领导 实施方案力求细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为副组长,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秸利”项目领导小组,加强该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对工作推进不力、实施绩效差的,采取调研、调度、约谈、通报等方式进行指导推进。

该项目建设采取先建后补、公示公开、验收合格的方式进行补助,不得与其他项目和农机补贴政策等重复享受补助,其中秸秆加工车间、青贮池建设等按投资额的30%补助,机械设备购置按45%进行补助。2023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

建设展示基地 突显“农秸利”饲料化

公开遴选标准化规模牛场及加工主体95户开展农作物秸秆收储、饲料化利用模式探索,培育建成了重庆韶黔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兴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黔江区欢罗农业专业合作社、重庆牧岭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重点示范企业,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体建设了展示基地4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监测评价 科学测定“草谷比”

委托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在我区冯家街道办事处、太极镇、濯水镇、中塘镇4个街道镇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监测评价,玉米、水稻“草谷比”、可收集系数监测全部完成,玉米“草谷比”、可收集系数分别为0.91±0.32和0.92;水稻“草谷比”、可收集系数分别为1.00±0.14和0.72。还田监测有序推进中。

启动牧草测产 催生了“草产业”雏形

2023年,我区在邻鄂镇、黎水镇、黑溪镇、石会镇及新华乡打造了5个1000亩种养循环基地,为牛产业提供了更充足的草料资源,切实解决了肉牛产业发展产生的巨大饲草需求和大量粪污两大难题。

为准确掌握各种牧草产量,我区启动了牧草测产行动。经牧草测产数据及调查数据综合评价,我区牧草在粗放的种养循环管理水平下,作物类全株产量介于3—12吨、专用禾本科牧草产量介于5—15吨之间,每亩可为1-3头肉牛提供较充足的草料。“四镇一乡”5个种养循环基地的建设,催生了4个初具雏形的“草产业”企业,为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秸利”成效显著 助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农秸利”项目的实施,我区建成了秸秆加工车间12350平方米、青贮池19986立方米;购置了农作物秸秆揉切一体机63台,铲车、打包机、TMR机、撒料车、全日粮混合搅拌机、收割机等133台,有力地提升了我区秸秆离田高效利用能力。

通过实施“农秸利”项目,新培育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主体95个,秸秆综合利用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收集利用农作物秸秆4万余吨,共建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4个,其中收储展示基地2个,加工利用展示基地2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户、企业增收,初步建成了“秸秆—牛—粪便—有机肥—还田—种粮—秸秆”及“秸秆—牛—粪便—生物颗粒燃料—减少露天焚烧—减少火灾、美化环境”的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实现了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农秸利”的项目实施,为我区肉牛养殖企业提供了较为富足的草料和青贮饲料4万吨,每吨草料比外购节约300元,可为企业节支1200万元,带动全区牛产业发展,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有效遏制了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火灾风险,保障了交通安全,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作物秸秆和牛粪污的循环利用,有效减少了养殖面源污染,改善了耕地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生态效益好;另外,还充分带动了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进行肉牛养殖,壮大了肉牛产业,推动了种养结合,实现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效益显著。

我区实践充分证明,将农作物秸秆进行肉牛的“饲料化”利用,变废为宝,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催生了“草产业”,促进了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践行了“两山论”,走实了“两化路”!

(重庆市黔江区畜牧发展中心供图 文:冉敏、张露丹、李梓密、田苗)